中央政治局会议: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2022/12/16 13:15

1-1.png


对于2023年中国经济,会议做出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注意到,会议突出了一个“稳”字,新闻通稿共14处提到“稳”。


全国政协常委,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张连起对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表示,稳增长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举措更强,提振市场信心的力度更大。


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智库研究室主任冯煦明表示,稳增长是推动2023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实现稳就业、稳物价、防风险、调结构、促升级等其他目标的基础。


1-2.png


会议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为5.5%左右,但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3%。


冯煦明认为,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一对有机体,是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保持量的合理增长是实现质的有效提升的重要前提。


冯煦明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呈现加快恢复态势,经济增速将逐步向潜在增长率水平回归。在基数效应和二十大政策红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全年有望实现5%以上的经济增速。


1-31.png


会议指出,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10条新措施,包括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等等。


12月以来,全国多地已经开始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包括不再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乘坐公共交通、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等。


张连起表示,2023年上半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努力摆脱疫情冲击影响,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加大力度,稳预期稳信心见到成效,实际增速可能更高一些。


2-1.jpg




1-4.png


会议部署了五大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会议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定调并未发生变化,但具体要求却有新内涵。


张连起建议,明年财政收支矛盾仍较为突出,而可用结余资金相比往年略显不足,因此明年财政赤字率可以考虑略微提高,可按3.1%来安排,接近2021年水平,适度扩大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


冯煦明表示,在企业和居民部门需求收缩、信贷意愿不足、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受阻的情况下,宏观调控应更加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总需求中的作用。同时,货币政策应为财政政策提供支持,通过引导相关利率下行降低政府增量融资成本和存量债务负担,防止流动性冲击和债务负担推升地方政府财政风险。


1-5.png


会议强调,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张连起认为,提出“四个敢”的背后,是这三年以来这四方面有“躺平”“内卷”倾向,这突出了问题导向,要激发整个社会干事创业活力。


冯煦明表示,作为给明年经济工作谋思路、定调子的会议,提出“四个敢”,就是要对全社会释放出两个明确信号:一是发展的信号。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引导全社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干事创业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来。二是创新和改革的信号。创新是指科技产业层面的技术创新,改革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创新,创新和改革都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接下来,随着一系列具体政策的出台落地,这些信号会更加明确,它对社会各界的引导作用也会加快凸显出来,激励地方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在创新和改革中释放发展活力,积聚发展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按照惯例,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很快也将召开。届时,2023年中国经济工作脉络会更加清晰。


1-6.png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这次重要会议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对于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的活力,意义重大。”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说。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7日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明确了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等十条优化措施。


董煜说,当前稳增长任务十分重要,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进一步释放经济社会活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助于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实现中国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7.png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今年以来,我国积极贯彻落实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时果断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着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稳物价,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说,明年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挑战,此次会议明确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有助于保持政策力度和强度,聚焦关键领域持续发力,确保明年经济稳定发展、实现合理增长。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各类政策的着力点和实施方式,发挥协同效应,将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1-8.png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指出,通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会议还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上升,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显示出战略有定力、市场有潜力、政策有合力,对于提振市场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


今年以来,我国以开放之势蓄发展之能,吸引外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外贸出口展现较强韧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既有条件又有必要。”顾学明说,外资具有联通国内国际的独特优势,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9.png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由投资和消费构成的内需,是经济增长“主引擎”。“消费是最终需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动力。扩大有效投资短期内有助于扩大内需,长期看有利于提高有效供给能力,提升供给质量,进而引领和创造新的需求,推动形成供需良性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说。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董煜说,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支撑。落实好政治局会议精神,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才能有效补短板、锻长板,不断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持续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1-10.png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会议强调,要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兜牢民生底线,围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周密部署,体现了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全力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会议突出强调‘落实’,就是要通过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全面落实,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恢复发展,这释放了提振市场信心的强烈信号,也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重要指引。”王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