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资总额超27万亿,目标增速6%

2023/02/09 17:52

上海国资国企将以推动国有经济提质增量为总目标,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昨天召开的2023年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暨党建工作会议透露,今年上海国资国企将力争全年主要经营指标增速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沪缴纳税费、重点行业等经济增长指标高于全市平均增速,为全力巩固上海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全面完成区域综改试验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9万亿元,利润总额2522.51亿元,归母净利润1749.54亿元。截至2022年底,资产总额27.59万亿元,同比增长5.24%。6家系统企业入围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保持全国地方国资第一;5家国企进入全球行业排名前三,8个国企品牌上榜2022年亚洲品牌500强,16家国企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据介绍,2022年,上海市国资国企(集资集企)改革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全年64项重点改革全面完成。重大改革任务高质量收官。全面完成区域综改试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连续2年在国务院国资委评估中获评A级。


2022年,上海服务融入国家战略有力有效。出台浦东国资20条,在工资总额管理、中长期激励等方面实现突破。深化长三角产权市场一体化,加速水乡客厅建设。高标准保障第五届进博会,国资分团意向采购金额194亿元,保持上海市领先。推进第三轮央地战略合作“1+6+30”框架协议签约。重点产业引领功能持续升级。聚焦3+6重点产业加大布局,全年安排战新产业投资近千亿元。助力人民城市建设成果丰硕。人民城市建设方案8个专项行动91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8个市属国企总部25个重大功能性项目导入“五个新城”。建立“四个一批”市、区、企联动工作机制,142幅存量土地资源盘活利用。


同时,上海稳妥推进企业重组整合。组建数据、农投、东方枢纽、康养等一批新产业集团,文旅产业、出租车行业有序整合。开展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全年实施首发上市、股权收购、资产重组等资本运作项目15个,运作资金近800亿元。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96家,总市值2.34万亿元,国有股市值近万亿元。


在管好国资放活国企方面,上海也成绩显著:组建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母基金,完成首期募资200亿元。重点领域监管进一步加强。开展“控股不控权”、存续企业专项审计检查。完善企业价值评估指数系统,完成22项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评估增值率75.26%。


图片


2022年,上海国资国企通过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切实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


第一,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使命责任书签约实现全覆盖,出台国资收益支持项目管理细则,全年支持创新17.06亿元。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电缆所等3家企业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方案,上汽集团等4家企业积极申报全国重点实验室。


第二,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估,90%的重点子企业在主要或关键单项业务实现数字化。加快建设上海数据交易所,完成全国首笔数字人民币支付购买数据产品。


第三,品牌发展战略有序实施。建立健全“四位一体”品牌建设工作体系,国有企业标杆品牌矩阵初步形成。华山263老字号品牌馆建成开放,“回力”老字号品牌打造数字市场运营新范本。



将出台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意见及加快战略性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白廷辉介绍,2023年上海国资国企将重点推进六个方面工作:一是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党的建设;二是坚持提质增效,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聚焦转型发展,着力强化创新策源;四是服务融入大局,着力优化布局结构;五是建设一流企业,着力深化国企改革;六是深化职能转变,着力提升监管能级。


“上海国资国企将以推动国有经济提质增量为总目标,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总抓手,以深化‘1+3+N’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为总推手,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努力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白廷辉表示,力争全年主要经营指标增速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沪缴纳税费、重点行业等经济增长指标高于全市平均增速,为全力巩固上海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做出新的贡献。


上海市副市长李政发言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上海要着力抓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改革创新,突出抓好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主动服务重大战略任务,突出抓好布局优化调整;紧紧围绕专业高效,突出抓好国资管理能级提升。


图片


会议透露,今年上海国资国企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意见、推动3-5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市级研发平台和一批企业研究院、创新中心建成落地;出台加快战略性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形成产业集团、投资公司、基金、研发平台协同联动发展体系;实施六大强企计划,构建评估标准,配套出台系列政策,逐一指导企业制定落实方案;推进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改组或组建交易、人才等企业集团,推进金控公司申设。